互联网就业的理想与现实

企业动态
互联网其实并非一种行业,只不过大家习惯了这么称呼。互联网是技术,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创造了更多可能,本质上就是信息技术。下面,我们就来聊聊聊聊互联网行业的情况。

5月应“北化青年”邀请回俺的母校“北京化工大学”跟在校的师弟师妹们交流,鉴于本人已经毕业太多年,不知道跟90后大学生们聊什么合适,要知道最年轻的大一同学,已经是我上大二那年出生的了……呜呼!于是选了聊聊互联网行业的情况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。

互联网其实并非一种行业,只不过大家习惯了这么称呼。

互联网是技术,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,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创造了更多可能,本质上就是信息技术,对,就是IT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AI、AR、VR,统统都是IT技术,至于你用AI去下围棋、VR玩游戏,就是行业应用了。

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并非“虚拟经济”,包括常说的电子商务,如果不是买卖游戏点卡、道具装备这些虚拟商品和服务,也一样是基于实体经济的。

所谓互联网公司,并不是搭建维护互联网的,而是依托互联网实现业务运营、提供服务的企业。

近20年,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,经历了几波浪潮,已经走在世界前列。

从当年的三大门户、到后来的BAT、再到如今的各路独角兽,以及风口上上下翻飞的更多。

从门户到搜索,从游戏到社区,从电商到团购到O2O,从P2P到比特币,从AR/VR到AI,从网上打车到共享单车。

互联网造就了无数传奇,成为长盛不衰的新兴行业,吸引了无数人投身其中。

回首风云激荡的20年,身处其中,不由得想起《双城记》里著名开篇。

这是***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,这是智慧的时代,这是愚蠢的时代;这是信仰的时期,这是怀疑的时期;这是光明的季节,这是黑暗的季节;这是希望之春,这是失望之冬;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,人们面前一无所有;人们正在直登天堂;人们正在直下地狱。

为什么这么说?一言不合咱就看数据!

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伴随着中国网民(上网人数)的不断攀升,现在这块红利基本消耗差不多了,等二胎都长大的话,有点遥远,但这只是社会人群层面,更深层的产业改造才刚开始。

从2013年到2016年,3年时间,互联网企业总数增长了一倍,达到43.5万家,从业人数1677.2万人。

从企业数量上看,55%是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,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超过500人的大型乃至巨头企业,不到9%。

而地区分布,主要集中在北广(深)浙(杭)上,行业分布上,则集中在电商、生活服务、企业服务。

北京在就业人数和薪酬水平两个维度都居于***位置。

但真的到这些城市就业就好么?北上广就比别的要高很多么?事实是工资的差距赶不上房价差距。

在北京上海深圳,30年的工资才能买房,广州杭州17年,成都武汉南京10年,所以选择合适的城市也是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。

从企业规模与平均薪酬对应关系,可见的趋势是越小的公司薪资越高,小公司风险高,因此薪资不得不抬高,而万人以上的巨头,则通过薪资来保证人员的竞争力和忠诚度,这也是市场规律。

性别分布上,男女比例在2:1——跟我们当年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比例一样。

学历分布上,本科64%,大专以下25%,硕士+博士10%,缺少各学历及985/211/海归在各类型企业的分布信息,难以判断学历对就业的影响。

从工作年限看平均薪酬,1-3年月薪过万,5-10年过2万,10年以上过3万5,从职位上看,则是产品高于技术,当时在现场问了问,在校学生对于薪资的期望很高的,觉得10年资历才过3万,太少了,这只是平均数据,年头越长,差异可能越大。

在职位序列上看,技术更有一些优势,同时,技术序列中质量保证和运维、安全方面薪资更低,近期网络安全获得了国家重视,也许会有所改观,而测试和运维也向测试开发、自动化测试、DEVOPS演进,以替代低效的重复性人工操作。

互联网圈里产品已经火了好几年,这两年运营开始火,据说是行业发展阶段不同,早期看技术,中期看产品,后期看运营,不知道再往后又会是啥。

统计数据不一定抽样合理,但至少代表了部分的实际情况,仅供参考,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。

从我个人感受以及行业人员的从业年限分布来看,行业还是在高速发展阶段,人才供不应求。

然而供不应求不代表人人都能在行业里如鱼得水一帆风顺,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集中在一线城市,生活成本高企,压力山大。

比如说阿里的P序列,***到P10,百度到T9,一般应届生进去在4左右,谁敢说每年升一级一路升到顶呢?更何况未来还有几十年要奋斗呢。

人生就是就是打怪升级,级别越高,BOSS越难打,付出也要越多,没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。

规范的公司会有一套职级体系,每个级别标准要求不同,越高越难,所以升级不是靠熬年头,要凭实力和成果说话,参照系不是你的同学朋友。

于是个人的成长就变得更加重要,无论在哪个公司做什么职位,都必须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更为清晰的认知。

互联网行业里,说起来技术、产品好像技能要求差不多,都是设计开发测试,实际上不同的公司差别巨大。

以前总有人会讨论,是在小公司里做一个什么都能干的“全才”,还是去大公司里做一个螺丝钉。

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,不见得非要一条路走到黑,适合自己成长的才是最重要的。

对于刚入行的新手,平台很重要,换句话说,在BAT比较主要的部门干一年,跟同样在中小公司干一年,更有成长是大概率事件,这个成长,可不一定是因为加班更多哦。

所以去头部的公司成为入行***,越有机会竞争越激烈,更需要好的综合能力,还要有好的身体。

IT技术更新迭代发展太快,需要持续学习,逆水行舟不进则退,保持自身竞争力是永恒的主题,没有什么舒适区。

如果对现状不满,不要抱怨上天不公,好机会有的是,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这就是延迟奖励。

中国的大学教育,脱离实际太远,毕竟多数人上大学还是要就业的,所以大学需要贴近实际应用,当然不用像蓝翔那么职业化。

大学已经是一个社会广泛认可的过滤筛选机制,再实用一点点就好了,也需要学生们清楚自己的目标,是本科毕业工作还是读研、留学等等。

况且互联网也未必是就业***选择,前几年曾经有人说过,清华北大的学生就业优先级是:海外大厂>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央企(默认有户口)>有北京户口的其他>BAT>其他……

令我非常欣慰的是这次在学校碰到几位今年毕业的本科生,大学期间没有宅在校园里,而是出去找实习机会,通过实践来感知行业,并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,大学四年实习4、5家公司,大四就业自然水到渠成。

社会在变化,行业也在分化,趋势更为市场化,充分的自由竞争,带来更多的机会,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

从这些师弟师妹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冲劲和适应性,抱怨不是解决之道,路都是靠自己趟出来的。

今天早上看到了余弦的自我介绍,大学生物功能材料专业,自学成了安全高手,他的《知道创宇研发技能表》我很喜欢,搞互联网技术的同学,也可以关注《StuQ技能图谱》。

所以,学校、专业、家庭背景都不是问题,问题是你要去向何方。

【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“史海峰”的原创稿件,转载请通过作者微信公众号“IT民工闲话(ITCrossTalker)”获取联系和授权】

戳这里,看该作者更多好文

责任编辑:赵宁宁 来源: 51CTO专栏
相关推荐

2018-08-15 09:02:59

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

2013-01-14 14:02:11

2017-08-03 16:37:35

互联网法院司法

2015-04-16 14:03:40

2019-10-25 15:55:33

工业互联网制造业生产

2020-01-11 17:49:03

区块链数字货币比特币

2015-05-28 16:11:07

互联网+

2015-06-24 15:35:54

2017-05-19 11:33:16

互联网农业农场模式

2020-05-26 22:23:03

Serverless容器Serverless

2015-05-13 19:16:20

华为/敏捷网络

2021-03-09 10:02:40

996互联网商业

2018-09-06 15:15:44

2018-03-22 07:06:20

互联网互联网++互联网

2013-08-08 09:08:16

软件定义网络SDN

2023-09-20 12:57:00

虚拟现实开发

2014-01-15 14:35:35

云计算

2013-03-21 15:50:32

互联网IT网络架构电子商务

2017-05-26 10:54:31

网络故障丢包网络诊断

2022-03-04 09:54:51

互联网技术
点赞
收藏

51CTO技术栈公众号